首页

国产重口味

时间:2025-05-28 11:30:54 作者:面对旱情,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“解渴” 浏览量:10387

 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 题:面对旱情,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“解渴”

 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

  今年以来,我国多地出现旱情,农业生产、群众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响。当前,旱情仍在部分地区持续。面对旱情,人工增雨可起到怎样的效果?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力旱情缓解?

  抢抓天时:人工增雨增加降水约5.6亿吨

  “针对5月20日以来的大范围降水过程,华北、西北地区抓住有利天气条件,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效果评估室主任王飞说。

  统计显示,截至25日17时,青海、内蒙古、陕西等省份开展飞机增雨作业32架次,累计飞行时长102小时;甘肃、陕西、山西等省份组织地面增雨作业1488次。初步估算,作业影响面积约73.2万平方公里,增加降水约5.6亿吨。

  据了解,今年以来,全国共开展飞机增雨作业553架次,地面增雨作业约1.7万次。

  “考虑到今年我国多地受旱情影响,今年地面作业量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加约20%,作业影响面积和增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7%和29%。”王飞说,人工增雨在旱情缓解、土壤墒情改善、防灾减灾、水库增蓄、降低森林火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  化云为雨:人工增雨并非凭空造雨

  “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,助力旱区旱情缓解。但是,人工增雨作业不是凭空造雨,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楼小凤说。

  楼小凤表示,人工增雨作业是在具有较合适的云和降水条件时,通过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等方式开展人工干预,促进云中小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滴,达到增加降水的效果。

  她同时表示,要形成降水,云必须满足水汽充沛、有一定的上升气流、有足够多的凝结核或冰核才行,只有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增雨价值。在此情况下,各地选择飞机和地面等合适的催化作业装备,搭配冷云或暖云等不同催化剂,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进行人工影响,实现人工增雨。

  实施人工增雨作业,下游的雨会否被“打跑”?楼小凤说,每次降雨时,云中的水汽充足,人工催化影响的主要是已形成的云,是云中粒子不够大,掉不下来的那部分水凝物,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通量的影响甚微。

  她说,在一定距离之外,下游降水的云体往往不是上游催化的云体。云带是由较小的云体组成,云体不断生消更新,不会像河水那样,上游截流,下游就会减少。

  加强监测:及时开展人工增雨

 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高级工程师梅梅介绍,近期,北方旱区大部出现小到中雨,局地大雨,干旱出现缓和。26日,中央气象台解除气象干旱黄色预警。自4月30日启动气象干旱黄色预警以来,中央气象台累计发布预警27期。

  不过,目前西北地区东部、华中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度及以上干旱。其中,陕西南部、河南西部、甘肃南部等地为重旱,局地特旱。

  中央气象台预报,26日至27日,甘肃南部、陕西、湖北西北部有小到中雨,甘肃局地有大雨;5月29日至6月3日,甘肃南部、陕西西部和南部、河南中南部、湖北西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过程。

  “这些地区有的旱情仍在持续,天气方面具备一定的增雨作业条件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作业指挥室主任史月琴说,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天气监测预报,提前预置作业力量,及时开展空地联合人工增雨作业,助力旱情进一步缓解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家发改委: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“玻璃门”“旋转门”“弹簧门”

金发明眸,笑容甜美,活动期间,三明迎来了一位特殊的“长征文化体验官”。来自白俄罗斯的网络大V苏小小,用“视频+讲演”的方式分享了探寻三明这块红色土地的感受。

12秒控制失控飞机 总台独家还原鸟击特情

青春ing》将于7月5日至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,为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暑期艺术节“国际综艺合家欢”(“合家欢”)揭开序幕。《青春ing》是香港首届中华文化节其中一个节目,亦为香港文化中心三十五周年志庆节目之一。

内蒙古鄂托克旗向中外客商推介三件“世界级礼物”

据报道,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、联邦调查局等机构都对该法案的提出有所助力,拜登的表态更为法案的通过进一步造势。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、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此前曾向众议院议员提供了机密简报。简报的内容虽不得而知,但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日前发布的“年度威胁评估报告”中便能看出端倪。报告称:“中国可能会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国2024年大选,打压对中国的批评者,并放大美国的社会分歧。”

(第六届进博会)萨夫:通过进博会把孟加拉国特色“黄麻”卖向全球

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,中方注意到了有关报道,也注意到韩美此前举行了针对朝方的联合军演,中方认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。(完)

这座东北小城,承包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泳装!

作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、“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,“敦煌的女儿”樊锦诗先生守护了莫高窟60余载,走遍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,看遍每一幅壁画、每一尊彩塑,守望着莫高窟里的历史沧桑、文化纷繁。她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、研究、弘扬、管理工作当成终身事业,用满头华发,换来了敦煌的“容颜永驻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